返回第一百一十七章 海瑞(二)  大明小状元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劝进,劝进表上了3次,朱厚熜才觉得合乎天子之礼。

然后他于午时从大明门入宫,举行了隆重的祭祀和登基仪式后,才正式称帝,即明世宗,次年改元嘉靖。

朱厚熜以“嘉靖”为年号,是希望能平乱求治,革除弊政,兴复明王朝,可见他即位之初,就很有雄心。

可好景不长,由于皇帝非常信道,从嘉靖二年起,就日日香花烛灯,搞得皇宫中烟雾缭绕,几乎变成了道观。

嘉靖三年冬,他将江西道士邵元节诏入皇宫后,就开始学习长生之术,他一心想长寿,将朝政也搁置一边不理了。

从此就开始他的皇宫修道生涯,并一直延续到他去世。

更可怕的是,他不仅在宫中修道,更干出一些肮脏的事迹,他不断命人从民间挑选淑女入宫,以供他玩乐,不少女子因此被残酷折磨致死。

而就是因为他这个癖好,嘉靖二十一年,皇宫里爆发了宫女造反事件,某一日,他在乾清宫西暖阁里呼呼大睡之时,身边无人侍奉,十几宫女拥上来,拽住世宗,打算用绳子将他勒死。

可最终还是没有成功,事后,皇帝先后处死的有100多人。

这起宫女弑君事件,史称“壬寅宫变”。

嘉靖帝被刺杀没死,他认为就是上天庇佑,把他大难不死的原因归于他修道的结果。

于是从那时开始,他就更为崇信道法,就搬到西苑的永寿宫居住,专心修道以求长生,不再见任何妃嫔宫女,也不见朝廷大臣,彻底不理国事了。

这就给了奸臣严嵩机会,这严嵩虽然没什么本事,但惯会阿谀奉承,就被嘉靖帝看中,选为心腹。

这严嵩上台首辅,首先就是随便找个理由除掉那些曾经与他不和的人,于是这朝堂就乱了,更别提什么吏治了。

大明政治,北元人就瞄准了时机,准备驰骋中原,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六月,北方鞑靼部首领俺答率军进攻大同,总兵张达等人阵亡,守城全军覆没。

在这之后,更是兵临北京城下,京城岌岌可危,随时都有可能覆灭。

这里就有个搞笑的事情了,皇帝长时间没出宫理政,这次是众大臣一众请求下才愿意出来。

等他一出来,大臣们就将军情告诉了他,嘉靖这时也懵了啊,他并不是不想当皇帝,他只是想当一辈子皇帝。

北元人要夺他的皇帝,夺他的大明,这怎么能忍?

嘉靖皇帝当下就暴怒,说要派兵去剿灭他们,于是连连急呼,指着一众大臣,“兵部尚书是谁?快来见朕!”

因为一直久居宫中,别说兵部尚书,就是六部的尚书,他也一个都不知道。

礼部尚书徐坚在一旁着急道,“陛下!兵部尚书丁汝夔就在您右侧站着啊!”

嘉靖皇帝看向右侧,指道,“好,就你,快去负责京城的防卫,朕命你统兵剿灭北元人!”

最后,北京城倒是守住了,北元人却在北京城周围的州县里烧杀强掳十数日才散去。

还是同样的道理,大明政治乱了,其他国家都不是瞎子,看得清楚。

于是。东南沿海的倭夷越来越多,他们在沿海地区亦是无恶不作,造成了非常恶劣的社会影响。

由于北京城差点被攻下,嘉靖皇帝终于有了一点醒悟的意思,他也不想人还没长生,皇帝就做不成了。

于是采纳了内阁的建议,在沿海一带设立巡视大臣,从而有效地加强了海防。

再往后明军中出现了一批优秀的将领,比如戚继光和俞大猷、刘显等人,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倭寇之患终于解决了,南方重新安定。

嘉靖四十年1561年,严嵩在徐阶等大臣的合作下垮台,揽权17年的严嵩终于被赶下台了。

继任的内阁首辅便是徐阶,为人还算清正,至少要比严嵩好得多。

可首辅换了,顶多京城的吏治上要好很多,皇帝却还是不作为,整天修道。

于是才有了海瑞的治安疏,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二月,户部主事海瑞上疏劝谏,直言皇帝的修道之事劳财伤民,祸害大明江山。

结果,海瑞也说了,皇帝仍然没有悔改,将他关了起来。

嘉靖皇帝在二月份将海瑞关起来,过了十个月,在十二月份的时候,就在乾清宫驾崩了,终年60岁。

仔细看嘉靖皇帝的一生,只有在执政初期稍微有点明君的样子,可没过几年,就不行了,一代伟人也曾经对他有过评价,说他“炼丹修道,昏庸老朽,坐了四十几年天下,就是不办事!”

嘉靖皇帝死后,他的老三即位。

明穆宗朱载垕,是明朝的第十二位皇帝,年号隆庆,但他只当了六年皇帝便去世。

隆庆皇帝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就是“懒惰好色。”

但有一点他比嘉靖皇帝强,那就是他不修道。

当时的他上位后就批准张居正和内阁首辅徐阶草拟世宗“遗诏”,借父亲之名,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