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城的战事,已经到了白热化的阶段。
梁卫军久攻不下,越来越疯狂。
李庭芳的大军,在这些时日里,死伤近一半。
随着梁卫军越来越疯狂的攻城举动,李庭芳的压力越来越大。
好在这个时候,李庭芳的援军到了。
李庭芳放弃了关外三郡,拱手把关外三郡,让给了楚国。
以青云关为界,这次李庭芳如约交出了关外三郡。
楚国答应借三万精兵,助李庭芳镇守凉州城。
楚国大军的加入,让大梁国的这场内乱,变成了众国之战。
西直郡城,丁一山等来了坏消息,一千人的大队精锐,全军覆没,一个活口也没有留下来。
丁一山大怒,人没救回来,还损失了一千精锐。
他后悔了,早知道在西直郡城的时候,就冒险硬抢。
可惜,世上没有后悔药吃。
丁一山甚至不知道,对方是谁,去了那里。
对方又是从哪里,出现一支能灭掉他一千精锐大队的军队。
堂妹如何了?
这也是丁一山最担心的,他有心派遣大军去救,可是已经来不及了。
大梁国的形式瞬息万变,由不得他浪费兵力,去做这些事。
只能先瞒着叔父了,希望对方不要伤害堂妹。
大梁国,梁都!
金銮殿上,小皇帝黄鑫坐于龙椅之上,他已经十二岁,有了几分帝王气势。
在这龙椅之上,他已经坐可七年,五岁之时,他就是皇帝。
他已经习惯了百官的跪拜,他甚至习惯了什么事都看向一边的帷幕。
那帷幕之后,是他那位母后。
今日的朝会,争吵声依旧很大,不过小皇帝已经习惯了看着这些人在他面前演戏。
兵部尚书独孤庆弹劾西卫军大将军杨昌弃城而逃。
这让朝中大吵起来,杨之旬眯着眼睛不说话,他也不用说话,下面自然有人会替他说话。
朝中左右两位丞相都不说话,放任百官为此争论不休。
正在百官为此争论不休的时候,有内侍太监走到小皇帝的身边,低声说可几句。
小皇帝终于开了口:“好了!”
他这一说话,百官都闭上了嘴,帝王一怒,血溅三尺。
他们这些朝臣,可不敢随意却招惹这位小皇帝。
万一他看你不顺眼,随便说了一句,拖出去砍了,那就真的会砍的。
“诸位,朕刚得到了消息,楚国发兵八万,已经占据了我西凉三郡。”
“楼兰发兵五万,袭扰我大梁国南境边界。”
“匈奴大汗,已下令个部族结合铁骑三十万,东进而来。”
“你们,还在为这点小事,争吵过不停。”
小皇帝的话,把下面的百官抖震慑住了。
楚国,楼兰,,都只是小国而已,不足为虑。
可是匈奴发兵三十万,和匈奴大战,已经停了三十年。
三十年前,大梁国第八任皇帝在和匈奴一战中,驾崩于东都。
大梁国在国仇之下,把匈奴赶回了草原深处。
没想到三十年后,匈奴再次卷土重来,而且还是三十万铁骑。
这?
不少人内心深处都明白,大梁国最大的敌人一直都是匈奴。
这个种族一直对中原大地虎视眈眈,三十年前被大梁国打怕了之后,安静了三十年。
谁知道三十年后的匈奴,有多强大。
当年的匈奴,十万铁骑,就能纵横中原,逼得大梁国的皇帝不得不御驾亲征。
大梁国虽也今非昔比,可面对三十万匈奴铁骑,依旧是没有半分底气。
与这件大事比起来,杨昌的事,确实只能算是小事。
百官们也从争吵变成了讨论。
匈奴才是大梁国最大的威胁。
这场讨论,持续到了几个时辰,最终在两个丞相,以及各部大员的一直同意下,颁发了几道圣旨。
一、吴王班师回朝,梁卫军二十万大军,开往东都。
二、派遣使臣,前往西凉,与楚国及叛军商议。
三、楼兰方向,大梁国准备以和亲的方式,打消楼兰大军进驻中原的想法。
这些决定下了之后,就等着各方做出反应。
但是不得不说,因为匈奴铁骑东进的事情,朝中难得达成了一致,各方势力都没有在为此设置阻碍。
匈奴铁骑太可怕了,如果不是大梁国的大军无法跨过茫茫草原,大梁国也不会允许这只可怕的老虎成长起来。
匈奴东进的消息传出之后,天下都是一片沉默。
汉人的江山,不管内乱到何种地步,也是不允许外族入侵的。
犯我汉族者,虽远必诛!
天下百姓对于三十年前那场国战,都还记忆尤新,那是大梁国历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