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的历史文献,不畏权贵,也确实值得敬佩。
“乱法的从来不是历法与文献,而是人。兵主,是人就有喜怒哀乐,就有偏好,就会根据自身的偏好。文人掌握笔刀,握有政权,所行所想,难道就不是为自身考虑吗?”
“学文的儒生也好,修行的武者也罢,都应该置于律法之下,不然国家必然大乱!”
这句话本来就是韩非子的论点,所提倡的当然也是法家思想。赵无命作为一个后世穿越者,当然提倡法制多于人制。
“赵爵爷原来是法家弟子。”
这个世界也是有法家的,只是没有韩非子这样的大成之人,也没有《说难》《孤愤》这样的巨作。不过结局却差不多,在农耕为主的历史中,更加封闭保守的儒家显然更符合统治者的利益。
“不过赵爵爷,人既然都有私心,制定法律的人又岂能没有呢?比如让爵爷制定法律,那么对于自身这样的勋贵,当然也会更加宽容。这对天下人何其不公?”
赵无命只是淡淡的说道:“从来就不存在绝对的公平,我们都是在选择更合适的而已。兵主,世界上没有理想国,不管是现在还是千年后,我们都只能选择更好,而绝对不存在最好。”
就像赵无命讨厌那些豪强蛀虫,可是他也出身永西豪强,现在更是广安郡最大的豪强征西侯的相公。就算赵无命想用平民子弟,可平民子弟中又有几个是人才呢?
他们从小没有机会接触文字,没有钱练武强身,没有资源修行,怎么可能比豪强子弟更出色?
即使有,那也只是极个别而已,整体上,人才都在豪强子弟中产生。
赵无命要用人,就必须选择他们!
这是妥协,也是选择,没有最好,只能选择最合适的。
赵无命的话兵主无法反驳,话如果到了哲学层面,再争论就没有意义。
就说世界上是不是存在绝对公平这一点,两个相反的人争论一生也未必有结果。
不管兵主是否认同赵无命的观点,但他已经懂了赵无命的立场了。
以法代儒,果然,如果赵无命掌权,天下必然大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