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郡的军威,是这些大大小小的豪门子弟用血泪拼杀出来的。
三年前,老征西侯与雍帝陷于关外。是她说服这些广安大小豪门,取得他们支持,让她一个年方十七的女子领军,出征数千里,解救雍帝与父亲。
这些豪门对她继任征西侯爵位也大力支持,若是没有这些豪门大族,她也不可能坐稳征西侯位。
这些豪门子弟仰慕她,她也心知肚明。但是不管如何,她也不可能与广安豪门结亲。这是制衡的手段,哪怕她才掌权三年,却已经无师自通了。
对于这些,玉明诗始终有感怀之心。她是重恩义的人,广安豪门的雪中送炭之举,无疑在她心中有很大的分量。
但是这些豪门也是祸乱之源。
广安郡的民生土地都掌握在这些大小豪门手中,他们握有这个郡的绝大数资源。
他们个个有广阔的田庄、家丁、护院等等,当玉明诗振臂一呼,广安郡豪门居然能轻易凑出一支将近三千的劲旅时,玉明诗都深感这些豪门的实力之雄厚。
他们通过宗法制度,将家族不断的扩大。他们足仓廪,蓄甲具,养奴隶。学而仕,勇为军,几乎垄断了广安郡大大小小军政衙门。
风调雨顺时,他们是既得利益者,不务劳动,却得到了最丰厚的回报。天灾人祸时,死于灾祸却是那些平民百姓与奴隶,豪族们最多不过伤筋动骨,蛰伏起来准备再次东山再起。
权利变更中,充满了他们的身影。平民暴乱中,他们是隐藏幕后的凶手,那些无知的民众就是他们手中的刀。
可就是这样一群有情有义,却又吸食普通人血液的豪门,玉明诗又能怎么样呢。
如果说广安郡豪门是一丛有毒的藤蔓,那么征西侯府就是其中最粗壮的那一条。
因为,在广安郡,征西侯才是最大的豪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