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的真好。”
“好吧。”辛世瑞笑着:“不过这可不是我说的,是一个年青人说的。”
“年青人?能说出这样话的人,定是才华横溢,不知道是何人?”
“是我刚刚认识的一个小友,才华嘛,倒是有一些。”
“刚认识?”
辛玉瑶惊讶的道:“莫非,就是祖父这两日出门,遇见的?”
起初听到辛世瑞出门的时候,还感觉不可思议,要知道,这位老国公可是许多年没有出府了。
“嗯,在府里呆了许久,想着出门散散心,便遇见了一个有趣的小友。”
“这些日子,亲王前前后后的进京,安阳有些不太平了,祖父当小心些为好。”
辛世瑞呵呵一笑:“你这丫头,还管起我来了,放心吧,我退隐了这么久,早就已经对朝堂没有任何威胁了,陛下不会注意到我的。”
皇宫,书房。
秦公公跑进了书房,跪倒在了地上:“参加陛下。”
“何事?”永历看着手上的奏折,头也不抬。
“启禀陛下,底下人来报,靖国公,出府了。”
“靖国公?”
永历听着,放下手中的奏章:“老国公隐居了几十年,莫非也忍不住了?具体说来。”
“这两日靖国公都是独自一人,去了昌乐坊,认识了一个农户人家,每日都与他闲聊。”
“昌乐坊?那人是谁?”
“唤作宁旭,是严州逃难来的。”
“宁旭?”永历想了一会儿,印象中并没有这个人的名字。
秦公公接着道:“辛侯爷家的五小姐,前些日子从严州探母家回来,正是这位宁旭送来的。”
“有趣,越来越有趣了,连老国公都出门了,对了,南昌王大概什么时候到?”
“该就是这两日了。”
“嗯,老国公这件事情,你怎么看?”
“奴才斗胆猜测,老国公退出朝堂几十年,即使有心插手,怕也没有余力,或许只是为了自己家中的私事。”
“不好说,老国公的本事,朕年轻的时候,可是印象深的很,只是如果他再次出山,会投到哪位王爷的麾下。”
永历想了一会儿,接着问道:“靖宁候最近有没有什么动作?”
“并无,靖宁候还是一如既往,保持中立,不过,靖宁候的二小姐,最近与宁尚书家的大公子,走的比较近。”
“宁家,宁温?”
“宁尚书与齐王多有来往。”
“那就是可能,辛家,倒向了齐王。”
永历眯了眯眼睛,沉思了一会儿:“将这个宁旭,给朕盯紧了,但是切记,不要打草惊蛇。”
“是。”
秦公公应了一声,转身下去。
片刻,永历拿起了笔,在在纸上写出了齐、楚、秦、燕、魏、韩、周、吴、汉九个字,分别对应的是大夏的九位亲王。
他提起笔,将齐、楚、秦、燕、魏五个字划掉,接着又将末尾的汉字划掉,从而写上了一个赵。
轻声的说着:“朕的东西,朕给你们了,你们才能拿,朕不给你们,你们不能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