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至今,并非浪得虚名。
他们也不会在秦国没有兵败就发动侵略战争的,秦国的城防军跟边防军也不是吃素的货。
再者几个国家都对对方有所忌惮,勾心斗角,暗潮涌动。
江恒看准了其他国家的,隔岸观火,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心态。
原本以为拿下韩国再找借口趁机干掉燕国。
没想到燕国挺讲义气,可能他们是明白秦国的狼子野心。
也知道什么是唇寒齿亡的道理,不过他们到底意欲何为。
这也是拿下燕韩的绝佳时机,打一个也是打,打两个也是打,既然来了那就一起打。
随军出征的文武大臣齐聚秦皇军账内,商议对策,秦国虽强,但敌众我寡,不得不防。
韩国近海,国内河道纵横交错,最为发达的就是海军,但韩国海军与秦国海军相比那就是小巫见大巫。
燕韩两地左右相邻,看似不远,但动员三十五万大军远增韩国还是需要些时日。
不可能为了韩国就舍远求近动用全部边境守军,但为了解决远水难救近火的问题,燕国实施分批增援的战术,向韩国源源不断输送兵力还有物资。
韩国境内也在全国招兵,地方新兵向边境集合。
秦军只有二十万,燕韩五十万大军,所以他们是很有信心可以击败秦国。
秦国地处中原,是众矢之的,中原虽富强也四面皆敌。
江恒稳中求胜,四面边境守军不敢轻易调遣,也要留一些国都军预防他国脑袋抽筋发难趁机偷袭。
但二十万对战五十万还是很吃力的。
打仗人数多是有优势,但在秦军眼里屁都不是,人多吃的就多,后勤保障就不会容易。
保障跟移动上的短板,就是秦军突破燕韩五十万大军的决胜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