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番离开终南山,估计暂时是不会再来了。
杨过学武之事已步入正轨,相信两三年内不会出什么乱子。区区全真教的入门武功,杨过两三年内一定可以掌握。
至于古墓派小龙女,要是没有杨过和她一起练钰女心经,她就不会走火入魔。哪怕李莫愁来袭,凭借着陷阱,小龙女胜率依然极高。
钰女心经确实尽克全真武功,但没有钰女心经之前,林朝英不也和王重阳半斤八两?古墓派的武功讲究清心寡欲,只要小龙女不被外物干扰,按部就班的练,慢慢的肯定会比李莫愁厉害。
这么一想,觉得自己的出现不至于让原本喜爱的人物遭遇横祸,唐龙背起行囊,离开了终南山。
他的目标是襄阳城。
都到了《神雕》了,来都来了,《九阴真经》摆在那儿,就像是掉落在地上的无主重金,唐龙一个穷困潦倒的乞丐,为何不捡起来?
现在练都练了,遇到了问题,难道不该解决吗?
其实问题也简单,唐龙的练法没错,错就错在他锻炼量过大了,进补却不够,身体吃不消。
原著中杨过断臂之后遇到神雕,每天都有菩斯曲蛇的蛇胆吃。后来一灯大师和杨过说,这蛇是佛经里的,没想到中土也有,一般人得一颗菩斯曲蛇的蛇胆来吃已是难得,杨过连吃几十颗,功力自然雄浑得离谱。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动物的胆基本有毒,但既然涉及到了佛经,唐龙也无法解释。
这会儿唐龙把主意打到了蛇胆上,要知道种族群体500就能保证繁衍生息,而蛇类每次产卵都是几十、上百枚,他吃一些不碍事。
就算影响了数量,也不打紧。唐龙养过鸡、鸭,养过猪、牛,大不了搞个菩斯曲蛇的大型养殖场,争取华夏人人有功练,人人有蛇胆吃,人人如龙……当然这是夸张。
之前赶路到终南山,就算有马匹驮着,唐龙也觉得辛苦,整个人精神十分差劲。
如今他的内功登堂入室,易筋锻骨章让他脱胎换骨,哪怕一路步行,也觉得神采奕奕。
原先为了赶路,路线都是由郭靖定,几人要么走在治安较好的地区,要么走在无人的山野。
这一次唐龙自己走,经常穿越治安极差的小村庄。
蒙元残暴,用人口来看就知道。
金国吞灭宋朝北方地区,全盛时期人口6000万,南宋巅峰人口8000万,仅这两者相加就有1.4亿。蒙元最巅峰时期,版图比这两者加起来多得多。
而元朝后期人口仅6000万。
这些年发生了什么,可想而知。
唐龙起初看到蒙元士兵残暴,看不过眼,出手教训了一番。但蒙元治下那些百姓不但没有感激,反而视他如洪水猛兽。
他心中震颤,彻夜难眠,终于想清楚了怎么回事。
中国老百姓老实,特别是朱熹提倡了三纲五常之后,给老百姓头上加了奴役的枷锁,只要有一口饭吃,那是绝对不会造反的。而且朱熹重新定义了“三不孝”,分别是:贫不仕(穷了还不去考公务员)、陷父母于不义(无条件顺从父母,导致父母犯错)、无后(不结婚生子)。
哪怕过得再苦,老百姓也会老老实实的赚取糊口的米粮,然后想办法传宗接代。这是中国老百姓容易欺负的根本原因。
但也是朱熹的这个思路,让老百姓以繁衍为第一目标。朱熹之后中国人口一直居高不下,不管遇到什么大灾大难,熬过去了总能恢复过来。
唐龙对朱熹的看法,非常矛盾。只能说,不愧是影响千年的人物,不管影响是好是坏,其智力绝对是顶尖的。
如今老百姓有饭吃,哪怕被奴役,也没几个敢反抗。
要到了后期,元朝对王公贵族和地主阶级太过放纵,老百姓失去了赖以为生的土地,各路义军才能够战胜暴元。
再遇到一些“小事”,唐龙开始忍而不发。
但也有实在忍不住的时候。
数名蒙古士兵对着几十人的村庄施暴,要粮就罢了,还要人。这村庄非常残破,估计已经剩不下多少粮食了,有几户人家正在和蒙古士兵拉扯。还有蒙古士兵强抢女人,估计是她的丈夫,被打得头破血流倒在一旁。
唐龙猛冲向前,一棍子捅入了一名蒙古士兵喉咙。
这次没有老百姓阻挠他,反倒有几人用石子扔蒙古士兵。
唐龙大受鼓舞,杨家枪接连使出,瞬间六七名蒙古士兵就倒在了他的棍下。
一名蒙古士兵见势不妙,飞身上马,就要驾马逃离。
然而唐龙却比他的马更快,施展出了蛇行狸翻之术追上。那蒙古士兵转头看到唐龙越来越近,正要拔刀一战,就失去了意识。
杀人容易,善后难。
眼下这村子的人原本估计难逃一死,但早死和晚死差别还是很大的。想到原来剩下的口粮至少还够两个月,吃点野草野菜也可以熬一阵,但现在……
“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