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三十四章 盟友选择  谍海偷天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愚蠢啊!

程义明居然选择邓文仪当成了自己的靠山?

的确,之前委员长对邓文仪宠爱有加,但这一切随着“双十二事变”之后便改变了。

在双十二事变中,一些委员长的亲信怕被扣于西安的委员长投降,使政局发生变化,便主张炸平西安,牺牲委员长,另推何应钦为领袖。

而邓文仪即是其主谋者之一。

待委员长被释放回南京后,宋美龄向委员长言明此内幕。平时恨邓之人,也对邓落井下石。至此,委员长就把邓当成眼中钉了。

只是,这种只有高层才知道的事,下面的人是不会清楚的。

卢沟桥事变后,政训处成立了抗敌宣传委员会,聘请100多名委员。

此会是社会组织,不是由委官方任命委员,而是由政训处处长聘请,所以邓文仪的好友贺衷寒得以指定他为主任委员。

这个宣传委员会虽然不是官方组织,但对外却都是以官方的身份来进行宣传的,所以对外界具有很强的迷惑性。

这些事情,程义明是不会知道的。

他是从红党那里叛变过来的,一直都没有得到力行社方面真正的信任,自然也不会让他牵扯进核心机密。

他一直都以为邓文仪依旧得到了委员长的信任,手握大权。

在被调到苏州担任一个小小的组长后,程义明当然不会甘心的,所以他四处活动,找到了邓文仪。

邓文仪当然不会把自己目前的窘境告诉这个昔日同学,当着程义明的面,很是勉励了他几句。

不过,邓文仪也是一个很乐意帮忙的人,他真的是去找到了贺衷寒。

贺衷寒那是力行社的元老级人物,还是有很高威望的。

正巧,上海区书记位置空缺着,贺衷寒找到机会和戴笠说了一声,戴笠考虑到书记位置长期空缺,于一个大区的身份也不符。

再加上程义明当过上海区的书记,熟悉当地,也有经验,于是便顺水推舟,卖了贺衷寒一个面子,重新把程义明调回到了上海。

这一来,程义明理所应当的认为这都是邓文仪的功劳了。

又有传言说,政府将在南昌设立一个训练团,招收一批青年和干部受训,以为重用,邓文仪很有可能出任政治总教官。

程义明于是觉得自己的腰杆更加硬了。

他本来就是一个性格有几分暴躁的人,到了上海之后,为了前途处处忍让,可结果却是被调到了苏州担任特别行动组组长。

这口气他憋了太久太久了。

这次一回到上海,在他的脑海里,邓文仪就是他最大的靠山。

一个人的情绪被憋得太久,一旦找到了释放的渠道,这个曾经大家熟悉的人,便会好像换了一个人似的。

程义明便是如此。

他知道,要想在上海长久的立足下去,只有一样东西是最重要的:

权利!

而要获得权利,人才将是很大的一个组成部分。

所以,程义明接受了培训特工的工作。

在他眼里,这些特工将是未来上海区的基石,而这些他一手培训出来的人,效忠对象只有一个,那就是他自己。

当越来越多的特工毕业,程义明认为自己的羽翼已经逐渐丰满,有了和周伟龙相抗衡的资本了。

他还需要一个同盟。

丁远森就是非常好的一个人选。

他是行动科的科长,负责上海区几乎所有的行动,手里握着大把的人脉和资源。

最关键的一点,周伟龙和丁远森的关系虽然极好,但程义明不认为丁远森就一定是周伟龙的亲信了。

尤其是当上次自己被调走的时候,丁远森亲自送了自己,还和自己说了那些话,更加确定了程义明的判断。

所以,他开始拉拢丁远森,并且一口气“送”给了丁远森二十五名特工。

这些,丁远森全都想明白了。

本来自己还认为程义明是个人物,这次归来,凭借他的隐忍,或许真的可以和周伟龙分庭抗礼的。

但现在看起来自己错了。

程义明之前的所有隐忍退让,无非只是迫不得已的,一回来便原形毕露。

这样的人,怎么配当周伟龙的对手?

几乎没有过多的考虑,丁远森便做出了自己的抉择:

继续联合周伟龙!

从翁光辉到周伟龙,再到程义明,丁远森深深的明白了一个道理:

在你走上权利的巅峰前,你必须要做出抉择,选择什么样的人充当自己的盟友。

自己每次的选择都选择对了,所以才能从一个小小的特务,迅速的成为了行动科的科长。

这次也不例外,又到了抉择的时刻了。

“周区长。”丁远森坦然说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