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0月13日,川军第20军134师打响了川军抗战的第一枪。
是日,在舒缓起伏的长江三角洲平原上,日军王牌第3师团在日军海空炮火掩护下,以大队规模步兵冲锋,向川军阵地撞来。
日军炮火猛烈轰炸。
阵地上被炸的碎石乱飞,尘土飞扬。
丁远森带领着一个大队的武装别动队,分散在了阵地的各个角落。
当日军准备炮击的时候,他们第一时间向川军发出了预警。
双重阵地!
川军迅速撤离到了第二线阵地。
而此时,在阵地上挨着日军炮火的,是军统局第二处的一群特务们。
炮火太猛了,被炸得根本没法抬头。
一枚炮弹准确的落到了阵地中,顷刻间,一片血光暴溅。
几个武装别动队的队员被炸得尸骨无存。
没人惊呼。
甚至都没人痛心。
这种场面从开战以来他们见到的太多了。
也许下一个被炸得粉身碎骨的就是自己!
丁远森也在那里默默的忍受着。
他不知道落在自己身上的下一枚炮弹,下一发子弹什么时候会出现。
可只要自己还活着,这份工作,就得做下去。
日军的炮火开始延伸射击!
“注意观察,注意观察!”
丁远森立刻举起了望远镜。
几面旗帜朝着后方举起。
川军极度缺乏电台,一切的联络,只能够靠旗语了。
“准备!”
134师402旅804团团长向文彬端举着望远镜说道:“进入阵地!”
一声令下,二线阵地的川军兄弟,迅速重新进入到了一线阵地!
谢谢!
向文彬心里默默的说了声。
前线的特务们,谢谢!
这是1937年的10月13日,川军出川抗战第一枪打响!
在日军预料之外,猛烈炮火硝烟尚未散尽,川军即以落后的武器,向日军发起猛烈的反击。
第20军在前敌阵地修建了相距大致500米左右的双重阵地。
日军炮火覆盖的前沿阵地多是军统局第二处上海区武装别动队建立的观察哨。
日军发起攻击之后,第134师主力这才涌上前沿阵地对敌开火。
最初,狂傲至极的日军无疑是被打懵了。
攻击被挫之后,越发疯狂冲锋,甚至突入川军战壕。
然后,他们又懵了。
川军,竟然发动了自杀式的进攻!
日军他们遇到了同样矮灵活的对手的自杀性近战攻击。
川军不仅装备极差,因为长期营养不良和长途行军体力消耗,在淞沪战场的川军体力状况尤其恶劣。
近战劈刺,川军士兵不是日军对手,但是川人刚烈、憨犟。
一待日军进入阵地,川军士兵抵近射击一旦失败,便拉燃手榴弹与日军同归于尽。
此外,更多有川军官兵抱着炸药包向靠近战壕的日军坦克发起攻击。
武器装备和炮火处于绝对优势的日军在茫然中,毫无进展,也只好在茫然中匆忙收兵。
不可一世的日军,竟然败在了川军的手里!
日军在蕴藻浜河防线投入火力,有重炮105口径以上300门,70多艘各型战舰口径更大的舰炮近千门。
此外,日军还有300架战机,200多辆坦克直接投入战场。
可日军就是败了!
川军首战挫败日军攻击,赢得战术胜利尤其难得。
不过,这仅仅只是开始而已。
更残酷的战斗随即爆发。
川军防区地势十分开阔,无险可守,只能就地掘壕。
日军首战吃亏,次日便悬浮观测气球,指挥重炮反复袭击川军防区纵深。
炮火下,川军阵地前仅有的沙袋、掩体被日军炮火追踪打得稀烂。
无奈,川军只好含泪把殉国的兄弟们堆积在前面充当掩体。
川人好乡情,重情义。
淞沪会战参战川军各部,不是乡亲,便是旧友。
如此以兄弟遗尸为掩体,川军官兵已经抱定了血战不屈的勇气!
其实,国民政府也非常的清楚,淞沪会战大局已经不可逆转,然而,淞沪会战背后,却又是刚才开始的“举国大搬迁”,以及国军着手准备的防御。
为赢得时间,国军只得不惜血本,每天一个师一个师,不断向有限的防御阵地投入兵力,
而这绝非传统教材上定义的狭义上的添油战术。
很多国军步兵师,上前线三五个小时便因战损过半甚至更多,继而丧失战力。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