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021 与王牌选手的PK  成为首富从吐槽开始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很平均啊,现在公司谁说了算?”

漂亮!

原来曹深同学是层层推进的攻击,一直铺垫,这一击诛心。

是的,当初芯远半导体创业初,为了凝聚大牛们的力量,ceo,cto和coo三人的股份比例是一模一样的。

但,这是大忌。

一家公司必须有一个人,在关键时刻,他说了算。

在早期,公司还没什么成绩的时候,话语权一般是按照股份比例来。

但随着公司业务的发展,总是能够做出正确决策的那个人,会逐步凝聚更多的信任。

而芯远半导体的问题是,几个大牛,谁都懂技术,早期股份比例都一样。

意味着谁说了都算,换句话说,谁说了也不算!

更进一步,谁都不服谁!

那就比,比个高下。

在公司业务发展好,蒸蒸日上的时候,这个矛盾可以掩盖。

但,一旦遇到问题,或者其中的谁做了错误的决策,那就是内斗开始的号角。

另一方面,这种结构即便公司发展好,未来也会有隐患。

因为谁都会觉得公司之所以发展得好,主要靠自己!

而且公司有钱了,股份就值钱了,利益问题就会激发更大的矛盾。

刘韬就正面临着这种窘境,现在公司里的三人简直内斗激烈得很。

拉帮结派,站队,故意使绊子。

他尤其边缘化,没东西可卖,体现不出自己的价值。

早前还因为他融资有作用,结果现在融资也不顺利。

本来mpeg2芯片失败以后,cto提出直接做个大的,做h.264编解码芯片。

但coo梁博因为之前的错误决策,他很担心cto如果成功了将来自己的地位不保。

所以,以公司的现金流不够支撑做出h.264编解码芯片为理由坚决反对。

提出先做一颗h.264的解码芯片,有了销售额,有了成绩能向投资人交代后再进一步,如此可以降低风险。

而且,h.264解码芯片主要是消费电子类的客户,早前刘韬在销售mpeg2解码芯片的时候,虽然销售成绩不行,但客户覆盖面有一定积累。

如果做编解码芯片,就必须去拓展安防市场的视频监控客户。

这是一个新的市场,而且水很深。

所以,作为管销售的ceo又站在了coo一边。

cto自然是不服气,在带领研发的时候就有了情绪,甚至有换地方的打算。

以他的资历,出去再混也是香饽饽。

coo看着这个情况,一方面为了保证项目顺利进行,一方面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就插手了研发工作。

结果cto又被投资人规劝了回来。

于是,双方手底下的研发人员开始苦逼的被迫站队。

产品进度就这样被耽误了,coo和cto的矛盾进一步激化。

没产品,刘韬自然就没东西卖。他就成了公司的成本,说话都不硬气,也被逼着站队,但心里却一个都不服。

但coo和cto又都觉得他没什么用,只要产品做出来了,刘韬能搞的事情,他们招聘个销售副总裁来也能干。

一直没发言的裁判姚坤脸上露出了恍然的神情!

总算明白了这里面的道道,看来自己虽然跟芯远半导体关系不错,但了解得太不深入了。

平日里大家都你好我好大家好,这私下里的暗流涌动自己竟然没有察觉。

紧接着,姚坤看曹深的眼神变了!

直冒绿光!

内心咆哮!

果然是被资本市场热捧的创业者啊,这种事情只有真正创业过的人才能够一眼看透里子。

投资人,还是太表面的,实践经验不够!

曹深,真是人才啊!

瞧瞧人家才多大,就对这些事情了若指掌!

人跟人,真是没法比……

一定要搞好关系,将来一定要想尽办法跟他合作一下!

至于曹深同学为什么会知道,别问,问就是上辈子被这种经历毒打过!

刘老前辈可能是年纪大了,此时有点身心俱惫的感觉。

觉得喉咙里有口老痰,使劲清了清嗓子,继续挣扎:

“曹总严重了,我们三个在米国就认识的,彼此之间关系很好,都是很好的朋友。

也正是因为这样,当初创业的时候才股份平分的。

你说的这种情况,可能别的公司会遇到。

但,在芯远半导体是不可能发生的。

说实话,我们在米国都是高管,金钱和地位都有了。

为什么这么大年纪还冒风险回国内创业呢,是有情怀在的,是有理想的。

所以,不会在乎一点眼前的利益和小事。

争执是有,每个公司都会有。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