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技能。
在大公司,你活可以干得一般,但要想混得不错,工作汇报的表面功夫必须到位。
职场中是不是有那种同事,平时不怎么样,工作中配合也不给力。
但一到了领导在场的会议,就突然跟开了挂一样特别会说。
让领导觉得这人特能干活,干了不少活,贴心又能力强。
顶替了只会傻干活的你,成为升职加薪的候选人!
刘老前辈就必须是这里面的佼佼者,熟练又专业,商业计划书中英文两个版本都准备了,还特地问询了一下曹深:
“曹总是习惯英文还是中文?”
这事儿倒真不是老前辈在装逼,他在米国生活的时间比国内长,也没仔细研究曹深的背景,默认他也是从硅谷回来的。
毕竟,海龟回来创业的这年头真不少。
尤其是互联网那波,十强里面海龟站了大半席位。
而搞半导体创业的,至少跟刘韬一起的这一波,八成以上都是硅谷回来的。
虽然1833年,是由英国人巴拉迪首次通过硫化银发现半导体现象,1904年由英国科学家约翰·安布罗斯·费莱明申请了第一个电子管专利。
但从1947年第一块晶体管在贝尔实验室诞生,半导体的整个商业化集中地就转移到了美国,后来在硅谷蓬勃发展。
半导体本身是一个线性发展的行业,是需要积累的,而且米国佬深谙专利保护的作用,这个行业在专利壁垒下其实是半封闭状态。
国内之所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能突飞猛进,互联网精神奠定了重要基础。
所以,曹深同学对老前辈的这个问题有点扎心但并不反感,直接道:
“中文,我英文不好四级刚及格。”
刘老前辈略为诧异,原来曹同学是个草根,立刻将他排出了圈子。
但很快点头道:
“噢,好,中文版本还详细一点。”
刘前辈平日里经常在政府科技工作汇报的场合刷脸,毕竟半导体作为国家重点发展领域,也会划拨不少资金和资源。
所以,中文版他也是做得很认真的。
ppt讲了一大半了,双方,还没有真正过招。
诶,等等!
曹深同学脸色变了,不是因为被刘老前辈之前的鄙视露出不爽。
而是,很爽。
他在爽什么!
浪费了将近二十五分中的时间,曹深同学终于t到要开始吐了么。
是的,他喝了一口可乐,憋回去一个嗝,抛出了他上场以来第一个问题:
“刘总,您的意思是,现在准备流片的这颗芯片是视频解码器而不是视频编解码器?”
没错,这家公司简直是兵马未动宣传先行的佼佼者。
网上的宣传全是视频编解码芯片,结果压根就还没搞出来!
“曹总,视频编解码器的规划我们已经做好了,而且已经在研发中了,这一页……”刘韬说着,将ppt往后面翻:
“这页就是我们的下一代产品,视频编解码器soc的规格详解,以及研发路线图。
这颗已经在研发了,计划今年九月份推出,是我们芯远半导体真正的拳头产品。”老前辈防守。
呵呵,这颗芯片规格图就是曹深在网上看到的那张!
曹深根本不吃这套防守,再次出击,嘲讽拉满:
“还在研发中?刘总,我怎么觉得您不是卖产品,而是在卖ppt啊……”
刘老前辈一噎,显然吃了一记。
虽然他此次融资并不顺利,但如此直接的一招他第一次遇到。
年轻人,不讲武德!
正面攻击我这个52岁的老同志!
我毕竟还是前辈,是国家千人计划领军人物!
你算个什么,刚毕业,来我公司面试都没工作经验进不来门的那种!
要不是急需钱,刘韬简直想立刻站起来走人。
刚要辩驳,就听曹深根本不给他防守反击的机会,继续开口道:
“刘总,原来您不是第一次卖ppt啊……
你的第一颗芯片是2008年底量产的,是一颗做mpeg-2的视频解码芯片,到现在一共创造了144万的收入。
而且收入和毛利率是连年下滑的,换句话说这根本就是一个失败的产品。
2008年底,你拿到了500万美金的融资。
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当时你忽悠投资人讲的故事,就是你现在即将拿去流片的这颗h.264解码芯片。
投资人是为这颗芯片买单的,因为在那个时候mpeg-2解码芯片已经烂大街了。
现在,你就是故伎重演,又给投资人画了一个饼,就是规划中的这颗视频编解码芯片。
而这颗h.264解码芯片,你流片的时间比预计晚了八个月。
这说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