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负尸而还;有的皓首白须,60多岁仍在战场上拼杀。
有宋一朝,种家军无数将士血染黄沙,可歌可泣。
宋朝不是一个和平的年代,只不过他们生在一个平和的国家。
正是有了这群浴血奋战的将士,
才有开封汴梁歌舞升平,才能有徽宗留恋李师师。
西夏…
李乾顺自幼就雄才大略,颇有李元昊之风。
李乾顺年仅三岁就即位,中原王朝中常见的外戚专政自然无法避免。
母亲梁氏统治期间,西夏政治**,军队衰弱,北宋趁机来攻,夏军屡战屡败。
永安二年(1099年)年仅16岁的李乾顺发动政变灭了梁氏一族。
亲政后,发动了一系列改革,整顿吏治,加强君主集权。
在他的手上完成了前三任皇帝都没有完成的事情,从封建领主制跨入到封建地主制。
使西夏各项体系制度已经不亚于中原宋朝。
如果不是国小力弱受制于辽,他们早就进军关中。
辽没有了,又来了金,让他不敢轻举妄动。
李乾顺就如一只毒蛇一般,在静静的等待时机。
李乾顺难掩自己内心的喜悦对着近臣说道:“种师中全军覆没,我们的机会来了。”
晋王李察哥、濮王李仁忠、舒王李仁礼、梁王李安惠都是李乾顺的亲信,也都是皇亲贵族宗室。
这就是分封后遗症,难怕改革了,可是暂时有才能的也都是贵族子弟。
又因为剃发易服是全国统一政令,哪怕是李乾顺也不能废除,何况他也不想废除。
所以别国人是不会轻易主动入西夏求官。
尤其是宋人。
有知识有文化在宋朝还是有很前途的,干嘛去没前途西夏,身体发服受之父母,就是当了高官发了财,谁有脸衣锦还乡?
那还叫衣锦还乡吗?
当李乾顺意识到机会来了的时候,留在西北边境的刘子羽、赵开、吴玠扼守和尚原、饶凤关、仙人关等地这是阻挡金军的要塞。
他们也意识到西夏这个危险,不过此时鄜延路马步军副总管刘光世赶到,对三人说道:“种家军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