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河村村里的“气质”都变了。
打麻将和打扑克的人少了,坐在墙边聊闲天的人也少了。
资金到位后,李天喜四处找专业做大棚的人,给准备养蘑菇的人家搭大棚。每天下午1点,村民准时来到金奶奶家学习剪纸。
洪河村人人都忙活了起来,他们开始相信只要努力,就会有好日子过。
刘淑兰靠在小卖部的门框,心中也很美。她虽然没参与这些,却发现当所有人开始忙活起来后,她的货也好卖了很多。
有些人热火朝天的干着,就有些人很失落,比如刘小旺和刘二强。
刘小旺的直播没有涉及这些。他看着别人都有事,自己却无所事事很难过。
除了刘宝玉,就是一帮妇女剪纸,他真是不爱去。养蘑菇那是刘小旺这种“干大事”的人要做的吗?
刘小旺天天在家,打打游戏,按时直播。好在不“鸽”,也算对得起他那十几个真粉丝了。
刘二强则是觉得他在村中的影响力变小了。原来大家都听他的,现在大家都忙活起来,他却没事。
徐立功跑到刘二强家里,两人一起吃饭。徐立功也什么都没做。他有些好逸恶劳。他最讨厌的就是养殖什么。他想做那种风风火火来钱快的事。
“二强哥。”徐立功说道:“大家都忙活起来了。我们能做点什么?”
“我也不知道。”刘二强吃着炒的干豆腐,喝了一口闷酒。他自恃身份,那能做这些。
刘二强说:“你怎么什么都没做?”
“我,我有知识的人。那能和他们‘同流合污’?”
这话是刘二强最不愿听的。“你有个屁知识啊?你不是洪河村人啊?你不是农民啊?你地不也种了吗?”
“我日子还行。”
徐立功的父亲原来就是大队会计,给自己家弄了不少好地。到徐立功这,地也还是他的。洪河村最好的地,就是没雨,他家的地里庄稼长的也不错。
“多赚点有啥不好?”刘二强说:“我包工程的时候叫你,你就不去!给我管管帐多好。”
“村会计也挺好。”徐立功是嫌弃累,才没去。
“得弄点事儿。”刘二强说:“不能都是李天喜和沈子云出风头。”
刘二强也找项目,也要树立威信。李天喜虽然不会留在这,可他可能得干好几年。刘二强可不想处处听李天喜的。
刘二强联系了儿子,问问那边的情况。刘二强的儿子刘先锋子承父业,也做起了小工头。
“儿子,挺好的吗?”
“还行。和分包吃饭呢。”刘先锋说:“爸,有事啊?”
“你看看你那边有没有什么项目适合咱们村的?给村里找点活。”
“这个……”刘先锋说:“那就只能到工地来,但现在需求不大。”
“哦。”
“对了。”刘先锋想起来了:“有个劳务派遣的朋友。他做的都是好地方。要不要走走这个。”
“劳务派遣?”刘二强一拍大腿说:“那见见行啊。村里男人和女人,有些还是能走的。”
徐立功问:“能吗?能走的都走了!现在这些都是不愿走和不能走的了。”
“只要钱多诱惑大,不是没有可能。”刘二强开心的说。
徐立功觉得刘二强的话有点不靠谱。人家凭什么给你多钱?就因为你穷?
隔天刘二强就联系了刘先锋的朋友。那边说了,肯定好好的做。过几天就来人看看。让刘二强先报个数,看看能有多少人。
刘二强也没细问,就直接说十多个。
二强媳妇说道:“你也不问问大家,哪里有十多个?”
“我当这些年村干部,这点号召力没有。”
儿媳妇劝刘二强:“爸,这不是一回事啊。外出是几年都不回来,如果出去赚一万,在家赚三千,大家也愿意在家。”
“妇人之见。”刘二强嘴特别犟:“那还有愿意少赚钱的?”
刘二强开了村里的广播,对着喇叭说了劳务输出的事,“想去的,来村委会报道。”
李天喜正在案边准备党课学习的内容,听到这个广播当时懵了。
“什么时候决定的?”李天喜笔一摔起身就去找刘二强。
夏晓梦家里,沈子云正和夏云春在下象棋。他听到这个消息,准备吃掉夏云春的“帅”的手停在半空。
李天喜来到刘二强面前,近乎质问:“什么时候订的事?”
“村班子。”
“我不是村班子里的?”李天喜说:“这边刚准备种植蘑菇,你搞劳务输出?”
“种蘑菇挣多少?劳务输出省着点,三年二三十万。你能保证大家一年赚十万吗?”
李天喜说道:“村里剩下的,都有负担,怎么让他们走?”
“各村留守老人和儿童多了。都在家呢?”刘二强站起来,迎着李天喜说道:“怎么不能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