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的真正含义#】
“姜平院士:各位书友好,老夫在半个月前的一次偶然之间,突然发现这本武侠小说《天龙八部》,看着看着,越看越着迷,这本武侠小说,绝对是老夫看过最经典的武侠小说,没有之一。于是老夫也每天期盼着青山小友能够快点更新。
至于今天为什么会发表这个文章,相信大家都一定对这本武侠小说的书名《天龙八部》带有一些疑惑。
这本小说《天龙八部》是一部以“天龙八部”来象征现实人物的寓言,是一部佛学思想的寓言。在青山小友的创作构思中,不仅将“有情皆孽,无人不冤”的人世间普遍的人生悲剧,归因于人性的**得不到控制,即所谓的“贪、嗔、痴“这“三毒”;进而将”冤孽与超度”作为更深一层的思想主题,即人世的悲剧,根源在人世,解决的途径也在人世:人生的悲剧,冤孽在人世,超度也在人世。
在萧峰、段誉、虚竹这三位主人公的故事中,有着更深层次的寓言性及其寓言意义,他们的人生道路代表着种健康、光明的方向,代表真正的超度之路。然而他们的人生及其自我超度的过程无疑有更多的荆棘、更多的曲折坎坷、更多的艰难险阻。
但《天龙八部》绝不是对佛教哲理的生硬的演绎,绝不是一部简单的“讲经“之书,而是一部真正才华横溢、想象奇特的艺术作品。萧峰的人生别有一番风景,他饱经命运的劫难,从厄难到厄难,从悲怆到悲怆,从蒙受冤屈到不被理解。他的复仇的冲动与嗔怒受到了最残酷的惩罚,即亲手打死自己的爱侣阿朱。而他的大智和大.勇、大仁和大义,却始终没有任何美妙的回报,反让他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也许这才是最为精深的佛理禅境,也许一切佛学禅理都被萧峰的形象及精神所突破。大英雄遗世独立,无所归属,这才是他特有的境界、特有的命运。
杏子林中,火把闪烁,冷月窥人;青石桥头,风雨大作,电闪雷鸣;雁关外,天白日,朗朗乾坤;悬崖谷中,云封雾饶。
小说中慕容博、萧远山这对生死对头,在“死去活来”之后,终于回头是岸,从而双双携手,皈依佛门;藏族高僧鸠摩智在彻底失去武功内力之后,却得到了佛学智慧,悟透此生,从而于枯井底、污泥处看到了真理的莲花熠熠生辉;慕容复始终执迷不悟,在坟头上扮皇帝做复国梦,又是何等可悲可叹!
但这切都还只是浅显层次的佛学寓言。
我想,青山小友以此为书名,旨在象征大千世界之中形形色色的人物。
并且从书中的人物塑造形象来看,老夫可以说,这一本《天龙八部》,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一本文坛巨著。
期待青山小友的下一本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