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达素知军师谋略高,就问:你想修个什么样的?刘伯温说:这座城要比别的地方的城都要大要高,要城连城、城套城、楼对楼、楼望楼,筑一座铁壁金城。”
“刘伯温又用马鞭朝四周一指,说:元帅,这里既是个好战场,又是个好居处。你看,这里土地肥沃,气候温和,真是个安家定居的好地方呀!”
“徐达一听恍然大悟,想起军师说‘还为了你’的话。徐达连连叫好,当日回营,二人连夜画图,第二天派将送往京城。朝廷准奏,立刻动工。整整干了一年零八个月,关城竣工。”
“这天早朝,朱元璋一看徐达、刘伯温回来了,就问:‘二位爱卿回京,城池可筑成?’”
“二人出班奏道:‘托圣上洪福,提前竣工回来了。’”
“‘好!我大明筑起这样一座重要城池,可曾命名?’:朱元璋询问道。徐达、刘伯温二人一听,都愣住了。当时降旨,只叫筑城,未让命名呀!”
“徐达心直,刚一张嘴,只见刘伯温跨前一步说:‘臣等未敢妄动。只是那座城,南入海北依山,真可谓山海之关,万岁圣明,请恩示吧!’”
“朱元璋一听,把手一摆说:‘好,就叫山海关!’”
“从朝里回来,刘伯温随徐达到了徐府,对徐达说:‘我不能再在朝为官了,我得走了。’”
“徐达忙问:‘干啥去?’刘伯温说:‘我本是山野道人,还是去游四海去吧!’”
“徐达不解,说:‘你我随皇上南征北战,从定江山,如今又修了山海关城,可谓劳苦功高,本该享荣华富贵,这么走了,皇上知道不会奏准的。’”
“刘伯温说:‘差矣!万岁如让咱们共享荣华,就不会派咱俩边塞筑关城,也不会只给两年期限。你我若不接旨,性命难保;接旨若不按期完工,又犯欺君之罪;若筑成私下命名,属目无皇上;而今未敢命名,也属办事不周,这只是刚刚开始呀!’”
“徐达大惑:‘军师,你是说……’刘伯温手一挥说出:‘兔死狗烹,鸟尽弓藏。帝与臣,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安东的例子还少吗?’”
“一席话,说得徐达目瞪口呆,半天才说:‘军师,你一走了之,我怎么办?’”
“刘伯温说:‘你不能走,你要随朝伴驾,无论何时,不要离开万岁左右。赶你,你也不要离开。另外,你的孩子不能留在京城,让他们到山海关那个地方去吧。那里城高池深,不受兵刀之苦,即使烽火连天,此处进有平川,退有高山,是用武之地。’”
“徐达说:‘就照军师的话做。明天,叫小儿去山海关。’”
“正说着,闯进一员大将,姓胡名大海。他在账外听到了徐、刘二人谈话,进屋就嚷:‘元帅,我与你出生入死,驰骋疆场,如今公子要去山海关,我也打发一个孩子随他同行吧!’”
“话没落音,大将常遇春又来了。刘伯温素知眼前这三位是生死之交,就把事情原委告诉了他。常遇春也坚持打发一个孩子同去山海关。”
“不久,刘伯温不辞而别,徐达按刘伯温所言,寸步不离皇上,方保性命。而胡大海、常遇春等开国元勋,竟都糊糊涂涂地死在庆功楼火海之中。”
“再说,徐达、胡大海、常遇春的三个儿子到了山海关,定居安家。后来,这三家的后代,在山海关城里修了徐达庙,城东北修了胡家坟,城西南修了常家坟,都立了石人石马石牌坊。”
“人们议论起来,都说刘伯温有眼力,有本领,修了北京城又修了山海关城,还保住了徐、胡、常三家后代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