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找一个最长的经文,让自己来背诵。
不空和尚被张小帆这么一问,还真有些含糊了。他原本还真打算让张小帆来背诵这的,没想到张小帆居然自己提出来了。
不空自幼天赋异禀,甚至敢称得上一句“过目不忘”。活了这么大年纪,他还没见过比他更为博闻强记之人。
少林寺内的藏经虽多,但如果让他慢慢背诵的话,甚至也能背将下来。
不过这天下之大,却是无奇不有。东汉时候的蔡文姬,流落胡地十二载,颠沛流离之下,尚且能把满室的文章背个八九不离十。
还有这宋朝时候的李清照、赵明诚夫妇。据说平时最常玩的游戏。就是猜测某句经典,写在什么书上,在第几卷,第几页,第几行。
要知道李清照可是有藏书楼的人,家中的典籍恐怕也不比少林寺中的佛经要少。
不空没见过比自己更为博闻强记之人,但难保天下就没有这样的奇人异士。攫欝攫欝
眼前这人虽然年轻,但一副信誓旦旦的模样,却也不可轻视。…
不空和尚思考了多时,方才缓缓道:“少林禅宗为达摩祖师所创。他留下了一部传给了二祖慧可。这是达摩祖师传灯印心的无上宝典,也是少林传道之本,你就背诵这本经书吧。”
这本是少林寺最看重的佛经,若论起重要性来,就相当于岛山明,于任天堂。实在是最重要不过。
张小帆还以为不空和尚会说出什么稀奇古怪的经书,没想到居然是这本。
对于佛经来说,张小帆基本是一窍不通的。不过这本却还听说过,因为据金庸武侠记载,那少林派的“九阳神功”就藏在这中。
张小帆心道:“还好是让我背诵这,若是让我背诵什么,那可真不知道要求助什么引擎了。”
于是一口答应道:“是吧,这个却是不难”
张小帆刚要开口去背,却听不空和尚道:“且慢,我还有话没有说完。”
“这,我却要你背诵求那跋陀罗的那一译本!”
原来这最早是天竺梵文所写,由少林的达摩祖师带到中土少林来的,一直秘而不宣。后来二祖慧可断臂求法。达摩祖师感念慧可心诚,才将这传了下来。
然而世事变幻,这早已遗失。直到北宋仁宗时,有一位叫张安道的官员,为滁州牧时。干了一当摸金校尉的活计,从古墓中掘出了一部,这才流传后世。巘戅叮叮巘戅
可惜这本因为是张安道从古墓中掘得,污渍损毁。缺字断句不计其数。一直是少林寺的遗憾。
不过在张安道挖出的那本里,也同时记载了另外一件事情,在达摩祖师之前,曾有一位叫“求那跋陀罗”的天竺僧人,先于达摩祖师来到了中土,将这译了一版,只是极其少见。
当然,这“求那跋陀罗”的故事也只不过就是个传说而已。现在距离北宋仁宗的时候,也过了五六百年。当年就是捕风捉影之事,到现在也仅仅就是一桩在书中的故事罢了。
就像被世人称为三易。可大家都读过。但这和,除了书名还能知道外,内容早就遗失上千年了。
不空和尚暗想,即便是你真有过目不忘之能,也至少需要看过一遍,才能背诵吧。这根本不存在世间的东西,你又如何背的出?
不空和尚的这句话一出口,张小帆也暗出了一口气,如果让他背诵那600万字的,虽然也没啥问题,但是字数实在太多,恐怕要足足念上一个月。
但这却只有几万字,实在容易了许多。至于版本问题,就更不值得一提。
他刚刚用引擎查了一下,这“求那跋陀罗”的版本,早在几十年前就已经挖掘出来了。可以说实在是巧的不能在巧了。
于是故作为难道:“你且等一下,我需要想上一想。”
不空和尚以为张小帆背不出,心中得意,脸上却不露声色道:“却也不急,你慢慢思来。只要能在今日里背出,我都算你赌赢了。”…
他不知道,如果他催促张小帆立刻就背,或许张小帆还要自己亲自来读。如今给了张小帆的时间,那更是给了张小帆作弊的机会。
张小帆将复制粘贴下来,倒着排了一下版。然后又买了个朗读软件。前前后后也没花上几分钟时间。
等张小帆都准备好后,大声道:“你且听好了。”
与此同时,点开了朗读软件的播放键,又贴心的将语速调成20倍速的模式。
只见张小帆以极快的语速道:“肉食不由斯,家贵富慧智”
把从后往前,依次读了出来。
这本是不空和尚背熟了的,只是他背的是宋朝时候的残本,这原版的也是第一次听到。
然而毕竟他一辈子通读佛经,一听之下。便知道做不了假,却是的原文。&21434&21437&32&21486&21486&23567&38&32&100&105&110&103&100&105&110&103&1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