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中指再夹住一根。拇指和食指扣住另一只箭的同时,用拇指上的扳指拉开弓弦。
射出一只箭后,不用重新去箭壶里取箭,直接用右手夹住的多余箭矢借着续射,弓矢连绵不断,厉害无比。一百人的箭阵比寻常几百人的弓箭队伍还要厉害许多。
十几个呼吸之间,白甲兵们的箭壶中的十二只箭便全部射空,而大殿之下也密密麻麻躺倒了一片尸体。
莫尔根喘着粗气,抖了抖微颤的右手。饶是白甲巴牙喇这种精锐之师,连续射出十几只箭后,身体也有些曾受不住。
要知道此时顺军和明军普遍使用的是开元弓或者小梢弓。弓臂和弓弦都不长,弓胎大多是南方的竹子削成,弓力并不是很强。大多是五力弓或者六力弓。也就是说只要有五,六十斤的臂力,便可拉开明军或者顺军的弓箭。
而清军的弓箭很多都用北方寒冷地区的紫榆或欇木制成,弓臂极长,通常的清军也要九、十力的弓箭,而像莫尔根这样的白甲兵,各个随身携带的更是十二力的强弓。
这动辄百余斤臂力的强弓,接连拉满十几下,便是铁打的汉子也得喘上半天。不过看到殿下躺倒的几百具尸体,莫尔根也不禁得意的哈哈大笑。
可此刻站在阵后的墨九此时却丝毫没有得意之色,反而一脸凝重的看着大殿之下的人群,若有所思。
有些事情墨九始终琢磨不透,这些大侠看似乱七八糟的,可是行军,打仗的时候始终不发一言。他们嘴里既没衔枚,更不是哑巴。
出招的时候,偶尔也会发出“呼、哈”一类的闷喝之声,被弓箭射中时也会发出“啊”的一声惨叫。可是除此之外,再无其他的动静。
这种纪律也就是在传说中的岳家军身上听说过。即便是早几年的戚家军,也未曾有过如此规矩。
更让墨九想不通的是,这白甲兵和顺军使用的弓箭完全不同。顺军的开元弓虽然弓力不强,但是初速极快,射的也远。
唯一不太好的地方就是威力不大。很多着甲的武将即便身中十数箭,如果没有命中要害部位的话,依旧可以折断箭矢,继续作战。
可白甲兵的弓箭却大大的不同,箭矢本身也是极重。虽然射出去的初速不快,也没有开元弓射得那么远。但威力和开元弓却完全不可同日而语,最擅破甲。
即便是胳膊或大腿等不紧要的位置上中了一箭,也会深入骨髓。中箭的人立时便疼得倒地不起,更不要说继续作战了。
可眼下这些大侠们衣衫单薄,大正月的天气,不要说盔甲了,有很多连外衣都没有。只是简单的穿了一件中衣。根本没有防御之力。完全就是拿血肉之躯去硬挡白甲兵的强弓。
然而就是这样的情况下,这些大侠们的意志力却强的惊人。墨九眼睁睁看着一个人的脖子都被射穿了,还硬生生的又往前冲了二十几步,直到身上又被射了四五箭之后,才缓缓倒下。
莫尔根久居关外不知道中原情形,墨九可是土生土长的汉人。这个些市井常见的江湖人士,豪骏大侠是什么德行他是最清楚不过。
所谓的大侠,喜好的是斗鸡走马,穿华服,喜任侠,好豪语。往好了说,这些大侠们是习弓马,轻财贿,任侠世间除暴安良的江湖豪侠。往差了说,这所谓的大侠就是一帮市井间吃饱了撑的吹牛皮,成天打架斗殴逛窑子的闲汉。
可眼前这帮人纪律严明,悍不畏死。几乎手无寸铁的冲向武装到了牙齿的白甲兵。
这还哪里是什么大侠?这分明是一群重义轻生的春秋死士!
这些细微之处,急切间莫尔根没看出来,墨九却完完全全的看在眼里。神情更是犹疑不定,身子悄悄的往后面又退了两步。
此时莫尔根的气息也喘匀了些。一般来说,这个时候别说什么不知所谓的大侠,便是大顺的老营,在伤亡如此惨重之下,也该败退而走了。
想到此,莫尔根挺了挺腰身,只等着剩下的大侠们奔走溃逃时。便下令追杀,顺便砍掉平台中心的大纛旗。
可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后面没有被弓箭射中的那些大侠们,非但没有逃跑,反而只打了个愣神后,又一脸无谓的冲了上来。就好似刚才面前被杀的不是几百个同袍,而像几百只小鸡一样。
这不禁让莫尔根大惊失色。一般来说,即便几万军队的作战,其实也很少短时间内就出现如此巨大的伤亡。如果伤亡超过总数的十分之一,军队就离溃败不远了。
要知道天命十一年的时候。努尔哈赤尽发倾国之兵,带领号称十三万的大军围攻宁远城。当时明军又是大炮,又是各种火器的乱打。清军也是勾梯,穴攻等各种攻城方式轮番使用。
就这样两边足足打了两天,也仅仅才死伤了几千人。要知道这可是国战!
而清军显然承受不了这样的伤亡,无奈之下,只得败退而去。六个月后努尔哈赤也含恨而终。
眼前居高临下,莫尔根等又是精锐中的精锐。再加上大侠们又紧又密的聚集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