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章 沈氏兄妹  明末之明震四海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不知你是何身份,为何又会被成国公府上的人追杀?”聊了几句了,始终不见那大汉表明自己的身份,以及被追杀的原因,赵羽只好主动开口问道。

那大汉向周围扫了几眼,赵羽明白他的意思,朝他点了点头,示意这里十分安全。

大汉停了一会儿,没有说话,似是还有所犹豫,又似在酝酿着话语。

“在下本是山东济南府人士,姓沈名景曜,这些年连年大旱,家里早已没了余粮,家父家母也都相继离世,只留下一个妹妹。无奈之下只好前往京城投奔舅父,舅父在京城虽然有些产业,但家境也不是很好,我不敢过分叨扰,于是就将妹妹委托给舅父,我去参了军。”

“这几年来,我和兄弟们在辽东征战,也立了些许功劳,可战功总是被人吞没,至今也只是个把总。前些日子又遭上官暗算,几百个弟兄死伤惨重,上官为了减少负担将我们赶出了军营。无奈之下,我只好带着剩下的十几个兄弟来京城谋生,这几日,又有一些兄弟因为病重而相继离世。”沈景曜抹了把眼泪,沉声说道。

“那成国公朱纯臣向来恶名昭著,他府上的奴仆更是为虎作伥,前几日到我舅父店里闲逛,见到我妹妹天生丽质,便要强抢而去,当时我正在舅父店中,因此便出手教训了一下那几个恶奴。不料那几个恶奴回去后添油加醋的说了这件事,那成国公朱纯臣便亲自带着恶奴来抢人。”

“那后来呢,后来怎样了?”赵羽有了兴趣,他对沈景曜当时是如何应对的十分好奇。

“我假装求饶,待那朱纯臣狂妄自得之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制服了他,我让妹妹及舅父安全转移之后才放了朱纯臣,然后逃离,没想到那些恶奴还是追了上来,一番激战之后我也受了伤,只能继续逃离,再之后的事赵大人也都知道了。”

“那为何朱纯臣不令官兵搜捕你,而是私下追杀?”陈建元有些不解。

“哈哈哈,这陈先生就有所不知了,那朱纯臣是何等人物,被人生擒活捉这等丢了面子的事岂可大肆宣传,弄得满城皆知。”赵羽冷笑着说道。

沈景曜本来对此事也有些疑惑,听了赵羽的分析这才恍然大悟。

“不知沈兄今后有何打算?”赵羽问道。

“说起这个,在下也是颇感惭愧,来到京城多日都没能为弟兄们寻到一份活计,而今又害得舅父丢了家业。”想起这件事,沈景曜一脸愁绪。

“不知沈兄那些弟兄现在何处,陈先生医术高超,不如让陈先生和我们一同去看看,定能药到病除。”赵羽见此人智勇双全,不禁生出了结交之意。

“这……那有劳二位了,我那几位兄弟现在都在城南的破庙里,我妹妹和舅父一家也都暂时躲到了哪里。”沈景曜本想拒绝,毕竟刚认识不久,他不得不小心一些,但一想到那几个兄弟现在还被病痛所折磨着,一咬牙答应了下来。

一行三人出了赵府,就朝城南行去。

赵羽平日都是在家中与衙门处两点一线往返,这次出城还是他自进京赶考以后的第一次。道路两旁皆是衣衫褴褛、瘦骨伶仃之人,他们目光涣散,东倒西歪,见到赵羽一行三人经过头也不抬一下。不过不过他们中间老弱居多,青壮居少,赵羽一路行来感到这里透露出死一般的沉寂,但他们都还活着。

赵羽和陈建元心里都有些沉重,一路无言。赵羽是第一次见到这等情况而感到震惊,陈建元则是身为医者见到这等惨境而生出了医者的悲天悯人之感。

“唉……赵大人久居官场想必没有见过这等景况,这些人大部分都是逃荒的流民,中原连年大旱,百姓们早已没了活计。万分无奈之下只能选择远走他乡,剩下的要么是从了贼,要么也是艰难度日。我家中本有百亩良田,被当地藩王强取豪夺了大部分,剩下的一些在灾年里又不足以养活一家老小,家父家母因此先后离去……”说到这里,沈景曜已是哽咽了起来。

赵羽听完也不知如何接话了,他从小在温室中长大,现在早已被这些惨烈的场面震撼住了。

“为何不见青壮?”过了好一会儿赵羽才缓过劲来,提出了心头的疑惑。

“青壮?一部分青壮进了城,因为他们体格相对健壮,所以进城谋生以供养城外的妻儿老小,城外的这些人多为妇孺老弱,身体多病,朝廷为防瘟疫扩散,禁止他们进入。一部分去寻找野菜了和观音土了,混合起来食用以抵挡饥饿。还有一部分自行逃命去了。”陈建元行医多日,对这些自然是了如指掌。

“什么是观音土?”寻找野菜赵羽能够理解,但他从未听说过还有观音土这种东西,居然还能抵挡饥饿。

“就是一种寻常的泥土,可用来烧制瓷器,这种东西吃了会有腹胀之感,不过食用过多可能会闹出人命。”

赵羽点了点头,没有继续追问为何朝廷不开设粥棚赈济百姓的事,因为他身为朝廷命官,对这里面的门道十分清楚。

朝廷根本就拿不出什么粮食,这因缺饷而时不时闹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