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审时度势、未雨绸缪倒是常常应验呢。&rd;
二人说话间就已穿过了庭院,来到了大堂门口。徐枫把眼一瞧,只见堂上坐着三人,分别是冒辟疆、陈子龙和一个自己还不认识的年轻书生。这书生身材清瘦,面容也颇为俊朗,想必就是那婢女口中的&ls;侯学士&rs;了吧。
&ld;老爷,徐大人带到了。&rd;婢女盈盈笑着,说完之后又对徐枫说:&ld;徐大人,请。&rd;然后转身离去了。
徐枫的目光被婢女牵引,不自觉地也向后望了去。&ld;徐大人,你快来吧,今日之宴专是为你而设。&rd;
&ld;哦?&rd;徐枫应了一声,这才跨过门槛走了进来。
那个年轻书生见徐枫走来,便起身行礼道:&ld;在下侯方域表字朝宗,仰慕徐大人久矣。&rd;
徐枫也连忙拱手还礼,说:&ld;徐枫徐暮帆正是在下。咱们不在朝堂上,不必称我为&ls;大人&rs;了吧?&rd;
三人闻言均是一笑。陈子龙对冒辟疆说:&ld;还是辟疆兄神机妙算,料准了徐大人……哦不,暮帆兄会来。若日后仕途不顺,摆摊算卦也可勉强糊口啊。哈哈哈……&rd;
冒辟疆拉徐枫坐下,亲自为他倒上了酒,笑着说:&ld;子龙抬举我了,医卜天象我哪里懂?只是咱们鼓励学生们去苏州府衙门请暮帆体察民情,我猜他们一定会把咱兄弟给供出来。而暮帆一旦知道了幕后主使,焉有不登门问罪的道理呀?&rd;
徐枫也随三人一起笑了起来,说:&ld;问罪我可不敢,请求指点我倒是第一名。&rd;
&ld;看来今日暮帆兄在苏州的乡村一游,颇有感慨。&rd;陈子龙兴味盎然地问。
这话勾起了徐枫的愁思。他端起酒杯的手又放了下来,叹了一口气说:&ld;实不相瞒,今日一游确实令我深深地震撼。没想到富足甲天下的苏州竟也萧条如斯。这样下去,不等满洲鞑子打来,咱们就已饿殍遍地、民不聊生了。&rd;
侯方域摇头苦笑,道:&ld;现已是饿殍遍地、民不聊生了。&rd;
冒辟疆和陈子龙对望了一眼,纷纷收敛起了笑容。&ld;暮帆兄,你是朝廷命官,不比我等闲云野鹤。对此情形,你可有良策呀?&rd;陈子龙正色问道。
徐枫想了想,说:&ld;兄弟倒有一策,只是还不成熟,不知当讲不当讲。&rd;
&ld;此间并无六耳,暮帆但说无妨。&rd;冒辟疆目光如炬,期待似的望着徐枫。
&ld;据我的观察,乡村之所以凋敝荒芜,在于青壮年的大量流失。而这些人口也不是一时就能补回来的。&rd;徐枫细细地说:&ld;男人没了,但我们还有女人。女人扛着锄头去种地确实很难,但她们种植棉花、桑树这样的经济作物还是可以的。&rd;
&ld;经济作物?&rd;冒辟疆、陈子龙和侯方域异口同声地叫了起来,都十分惊讶地望着徐枫。
徐枫明白他们对&ld;经济作物&rd;这个词不理解,便解释道:&ld;我的意思是说,不让她们种粮食,而是改种棉花和桑树。这些东西可以做成衣服,衣服也是刚需。所以,只要咱们大量地种植了棉花和桑树,结下果实来就卖出去换钱。百姓们有了钱,就可以再用钱去买别的地方买粮食了。&rd;
三人对视了一眼,陷入了久久地思索中。不一会儿,侯方域点头道:&ld;这个法子我看行。&rd;
冒辟疆却是眉头深锁,说:&ld;办法是好,但有两件事却不易办。&rd;
&ld;何事?&rd;徐枫问道。
&ld;第一,百姓们要种棉花和桑树,那就得买棉籽和桑苗。可如今百姓穷苦,根本拿不出钱来第二,外销和买粮也都是个难题。&rd;
徐枫点了点头,说:&ld;辟疆兄指出的这两点确实是问题的关键。所以我才厚颜来拜访辟疆兄,希望借助你、子龙和朝宗兄的名望,帮我多多发动复社学生,让学生们监督官府去帮百姓做这些百姓还做不到的事。&rd;
&ld;监督?&rd;三人又都露出了错愕的神情来。侯方域皱眉道:&ld;暮帆兄,你是朝廷派来的钦差,何以要鼓励学生们闹事呢?这不是有些滑稽吗?&rd;
徐枫摇头说:&ld;不,一点也不滑稽。我大明的官府已腐朽不堪,唯有借公众舆论的力量,才能给他们压力,他们也才能认真办事。&rd;
&ld;可这种大逆之事,我朝还无此先例呀!&rd;陈子龙摊开了两手,茫然说道。
冒辟疆沉吟着说:&ld;子龙此言差矣。太祖开国之初就立下了百姓可以进京告御状的规矩。更有甚者,还有百姓将徇私枉法的地方大员扭送去南京受审呢。这种事倒也并非完全无例可循。&rd;
徐枫略吃了一惊,心想:&ld;原本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