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章 移师香港  邮海沉浮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一个大学老师,张大杰并不成功,职业仅是他的谋生手段,因而在职业上没有什么建树。作为一个邮市投资者,到目前为止,也根本谈不上成功,甚至连小小的成功都没有,电子盘投资被套,眼睁睁地让一千多万元的财富化为乌有。但作为邮市评论家,张大杰是非常成功的,他常常对邮市有独到的见解和领悟,并且以率真的性格直言不讳。在邮评文章中能够做到不隐瞒,不矫情,不随流,讲实话,不给别人留情面,不给自己留后路。因此,喜欢他文章的人是几十年一贯地追随他,把他视为邮界大佬,良师益友痛恨他文章的人将他贬得一钱不值,说他的文章都是狗屁。

可不,在港盘是否安全的问题上,在中国国际文交所是否合法,是否有前途上,张大杰又与绝大多数的邮市投资者和评论者较上了劲,形成了对立的观点。这种对立的观点的形成,以及张大杰在对待港盘问题上的观点的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认为在新平台出现以前,以中国国际文交所为首的港盘是安全的,所据理由是化解风险,以及维稳的需要。

第二阶段,认为新平台已经胎死腹中,今后邮市网络化平台的主要交易模式一是商城,二是港盘。港盘由于完全复制和照搬过去电子盘的交易模式,而这种交易模式恰恰又是投资者习惯的交易模式,因而得到了投资者最大程度的参与。但港盘的缺陷仍然在地缘方面,港盘因地缘而生,而兴,也有可能因地缘而死,而衰。这不是政策的原因,与某些邮评家所说的政策没有关系,而完全是投资者的一种选择。

当内地邮币商城迅速发展,且除了摘牌和点选落后于港盘的连续竞价外,其他都可以做得与港盘一模一样,甚至会超过港盘。只有到这个时候,港盘就有点岌岌可危了,毕竟内地投资者习惯于在内地投资,港盘投资人数的减少必将危及港盘的生存。此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换一句话说,今后港盘要有问题,并不是政策导致的,而是投资者因地缘所做出的投资选择。

后来的事实证明,张大杰关于港盘的第一阶段的预测是正确的,第二阶段的预测是否正确,还需要时间的验证。此是后话,暂且不表。

邮海沉浮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