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兵马。
可长社距离许都,并没有多远,又是北方中心地带,四方无险可以固守。
白地将军固然不善带兵,可对付三瓜两枣的流匪,估计一个冲击,他们这些反贼就能剿灭。
学燕山贼躲进山里,的确是个好办法。
带兵之人,一般都会遇到山林不入,免得人生地不熟,而且视野也不好,免得中埋伏。
可不代表人家就没办法剿灭。
即使人家拿你没办法。
可困着他们这群人,用不了多久就会饿死!
而且方法很多,只不过是看用不用而已。
但一群没见识的文盲不知道呀。
这些人,充其量也就在乡学学过《仓颉篇》、《爰历篇》、《博学篇》、《凡将篇》、《急就篇》、《尔雅》,这些而已。
对于什么兵法、战略什么的,根本就是一窍不通。
自然以为刘崎的方法,是绝佳之策。
甚至还有旁人附言:“兄当有张良之谋,此策甚佳,吾等深以为然。”
刘崎点了点头:“此正应证《春秋谶》,乃天意也!”
得!
你说他们没文化,他还能搞出个《春秋谶》。
中国古代谶言来历久远,根本无法考据,据说第一个谶言是说宗周褒姒,后来宗周败亡。
而汉朝恰恰就是个,最喜欢谶纬学术的朝代。
比如“公孙病已当立”、“告安汉公莽为皇帝”、“刘秀发兵捕不道”、“千里草,何青青”这些,不知凡几。
当然最著名的还要数,《春秋谶》里面一句:「代汉者,当涂高也!」
至于什么时候有的,各说纷纭。
反正据《太平御览》胡诌,是刘彻亲口说出来了,而且用的人非常多。
据说从东汉初年,一直用到南北朝,甚至后面偶尔还能蹦出来用。
汉季大概是崇古之风严重,什么禅位这种事,就一直拿出来吹嘘。
在刘弗陵之时,上林苑因为出现,虫啃噬树叶,啃出“公孙病已立”的字样,
眭弘于是推衍《春秋》大意,认为石头和柳树都是阴物,象征着处在下层的老百姓,而泰山是群山之首,是改朝换代以后皇帝祭天以报功的地方。
如今大石自立,枯柳复生,它们并非人力所为,这就说明要有普通老百姓成为天子了。
于是上言,让刘弗陵禅让给公孙姓之人。
好家伙!
这朝廷还能忍受得了?
孝武皇帝才死多久?
你就想端了汉家江山?
不出任何意外,眭弘被霍光剁了!
当然这件事并不是意味着停止了。
推崇禅让恰恰是刘家人最喜欢干的事。
王莽上位、曹丕登基,基本上都是刘家人,为王前驱,替人铺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