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章 西伯利亚冻土层  环球挖宝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在北洋政府陆军部档案中,有一份文件是1912年9月,陆军部与德商礼和洋行签约,购买:“七密里六三自来得毛瑟手枪二百杆,连有木匣手把,每杆连子弹五百粒,价计京公砝足银五十八两。”

也早就进行了仿造,如汉阳兵工厂、巩县兵工厂、大沽造船所、山西军人工艺实习厂、重庆武器修理所、衡阳军械局等,所仿造的盒子炮质量相当不错。在抗日战争中使用较广。

非常受中国人欢迎。

20世纪上半叶,国内军阀混战,对军火需求很高。而当时的RB控制西方向中国出口军火,但盒子炮作为手枪则不在此列,因此盒子炮成为各派武装的首选。

后来的人民军队里也大量装备盒子炮。打响南昌起义第一枪的起义部队总指挥朱德用的就是一支盒子炮。当年有不少中国枪手携带两把以上的盒子炮,一只带木制枪套,另一只将准星磨平,插在腰带上,便于拔枪射击。

最有意思的是,中国人想出了一个非常简便的方法,不仅能快速压枪,而且将它转化为全自动速射的扫射优势--枪手右手持握枪,将枪机扳至速射档,手心向上举枪,伸向左前方,扣动扳机,枪口的上跳作用使枪从枪手左前方扫射至右前方;手心向下举枪时从右前方扫射至左前方;左手持枪时完全相反。

***将军殉国时,身上携带了三把盒子炮。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