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稀缺。
野生大黄鱼为什么会濒临灭绝?
首先,大黄鱼作为一种生物,有一个很搞笑(无恶意)的设定。
大黄鱼是石首鱼科,头骨中有两枚耳石。
针对这一点,聪明的渔民们发明了一种特殊捕鱼方法:敲罟作业。
敲罟,也就是敲竹杠,发出巨大声响,跟大黄鱼头骨中的耳石发生共鸣。共鸣,鱼群就晕了过去。太惨了。。。。
一般是中间两艘大渔船(称罟公罟母)张好网,再用二三十条小船在大船前围成半圆圈,每艘小船3人,一人摇橹,两人敲打绑在船帮上的竹杠,发出巨大的合音,声波传入海中,引起黄鱼的耳石共振,导致昏迷死亡,船队渐渐合拢,昏死的鱼群被赶入大船张开的网中,一网打尽。
1974年,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
2000多对大围网机帆船,浩浩荡荡地对越冬场里毫无防备的大黄鱼鱼群展开了大围捕,当年舟山渔场的大黄鱼产量由10万吨猛增到16.81万吨,创造国内大黄鱼产量的最高记录。
巨大的产量,供过于求,卖不出去,价格跌到了每斤五六分钱。
后来还是zf出面,号召大家都来吃“爱国黄鱼”,促进了一波消费,卖了出去。
产量的高峰给东海的大黄鱼种群带来了致命的打击。
自此以后,舟山渔场等大黄鱼的产卵场一蹶不振,再难形成渔汛,并在随后的几年,一步一步走向枯竭。
到如今,野生大黄鱼再难形成气候了。
太可惜了。
虽然有了人工养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