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同时哪怕政见多有不同,却仍然是他尊敬的一位老人。
当然,二人之间仍然有共同政见,比如国财政困难,刘健认为乃是斋醮、织价、冗官、营造以及诸多浪费,正德小皇帝就完全同意。
小皇帝继位之后,把斋醮这些虚头巴脑的动作直接停了至于织价、冗官、营造这些事务,被小皇帝统统转化成皇庄的工厂。
看得小皇帝日进斗金,刘健虽然不同意,却也无可奈何,更是看得有些眼红可是,刘健哪怕和李东阳商议了许久,也得不出国充盈的方案。
两个木讷脑壳,办法除了节约之外,仍然是节约!
锦衣卫奏报,刘健到了济南之后,私下一律不见当地官员士绅,错非是去府衙谈论公事便连接风宴,也是由刘健埋单,于大宅里请一干人等。
之后,刘健迅速找当地府衙,要了码头就近一块地势较高的空地,垫了青石板之后,由工部专业匠人灌注水泥,迅速修建仓顺道着,还修了近两公里的道路,直通码头。
等这位老人返回济南城,第一时间就传缴各地,令各地迅速筹集粮草。
真接触到实事,刘健才发现小皇帝杀人的预言,无比正确。
诸多士绅、粮商,仅仅抠抠巴巴随意捐赠些掺杂了沙子的糙米,就算完事至于平粮价之事,诸多人直接表示不屑,连他这位首辅大臣都不放在眼里。
更有不法粮商,联络各商行拒绝低价售卖,将老头气得吹胡子瞪眼。
幸好,这个老头真不是迂腐的人,晚上就让护卫他的锦衣卫,请了粮商去喝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