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先挖了。
这么一来,他既没有影响进度,反而大捞了一笔。
弘治皇帝看到之后,也哭笑不得。
但帝心深沉,他直接把奏报望火盆子里一扔,就冒起了青烟。
没人敢捣乱之后,进度也快起来了。
小农们也想得通透明白!
这不是为他人干的活!
这是为自己!
况且,还有个太子殿下出钱、出粮、出人、出指导。
朱厚照安排的人,也很快和众多乡老、宿老、村正、村保等,达成了协议。
这一次,朱厚照当真下了大本钱。
朝廷不是没修过水利,各县、乡、村,也并非没有修过水利。
但说实话,大多是面子工程。
能有一条渠道入乡,能修一条水库,就已经是天大的政绩。
但朱厚照不同!
他是真的按照每乡一条大水库,每百亩一条大水渠,每户人一个水塘……这样的恐怖标准来设计的。
所以,别看只涉及了两个府,但要花的功夫,当真不老少。
要完成整个投资,朱厚照压缩了几次,也需要花费近千万两银子。
当然,并不需要一次性投资到位。
最大头的投资,还是水库。
近乎占了六成。
但要修水库,没个好几年,是没戏的。
所以,朱厚照也不着急。
他倒是对水泥这个东西上心了。
可是,他只是听过而已。
只能找一些匠人,将他听过的话转述,然后让这些匠人自己瞎折腾。
好吧!
水泥这个东西其实很简单!
三天后就被倒腾出来了!
于是,第一批水泥就被用上了。
倒是这些小民的热情,被彻底激发出来之后,场面才真正的恐怖。
十万户人,硬生生全家都上了场。
无论男女老幼。
也无论白天,还是夜晚。
朱厚照帮忙设计了之后,这些小农们第一个先把自家的水塘挖好了。
等水泥一到,随意几个人就把水塘给敷了。
然后,就是水渠。
这时候,朱厚照安排的人就开始组织。
开山取石的、拿着铁锤碎石的、搅拌的、挖渠的,干得热火朝天。
然后就是架水车。
朱厚照干脆将图纸下发下去。
小农里,十个人当中,近乎有九个都干过石活,也干过木活。
十来个人,一天就可以架一部大水车。
然后,就是修桥,修一些主干的路。
两个月时间不到,这些细枝末节的工程就近乎完全完工。
剩下的,就是大水库!
倒是这个大工程,还真不用太着急。
一是现有的水利资源,可以从河道取水;二是水库只是备个万一!
朱厚照的记忆里,河北山东近些年旱涝……几乎没有。
于是,不断的鸡鸭鹅、鱼苗、芋头、粮食种子,被运输了来。
倒是锦衣卫下辖的驿站,朝廷给的极其爽快。
但是,仍然遇到了麻烦。
————分段————
能将驿站这个包袱甩出去,朝堂内阁诸臣,六部尚书、左右侍郎,就没一个不同意的!
大明朝廷第一次体现了高效率。
凡涉及到的手续,从各个部门的小吏开始,不管是典使、大使,就没一个人拖延。
直接就到了主事。
然后是员外郎,郎中,左右侍郎。
等到了下午,就到了尚书大人签字。
这种效率,让牟斌瞠目结舌。
同时,也让牟斌嚎啕大哭。
因为,太快了!
他哪里有那么多功夫,那么多银子?
劳资现在就接手,你们是不是想让劳资去死!
没办法,他只能去找朱厚照。
朱厚照笑吟吟地,一点也不在意。
这种事情,也太简单了吧!
他把几个小恶霸召集来,吩咐道:“你们分别去联系京师内的富豪、勋贵、商贾,本宫亲自去联系几个皇亲,本宫要办一件大事!”
寻找合作伙伴!
在朱厚照看来,这种事情有什么难了?
钱,一个人是赚不完的。
既然如此,就找人来投资呗。
驿站系统,可是具有天下最好的地理位置。
且有锦衣卫作为底气。
就单单作为一个仓库,又有谁敢来打劫了?
朱厚照经常在想,别看朝廷常派大军剿匪平叛,费事耗粮。
但你出动锦衣卫看看!
这些狗东西,晚上就能把那些匪首的脑袋取来。
别怀疑,锦衣卫就是有这个本事!
这支天子亲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