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章罪到临头万事休  战国之高氏物语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罪,刺环于耳后;处徒刑、流刑的刺方形;处杖刑的刺圆形,三犯杖刑移于面,“径不过五分”。

后来又规定,“凡强盗抵死特货命之人”,在额头上要刺强盗二字,余下的字分刺两颊。所刺内容除“选配某州、郡牢城”外,也有把其犯罪事由等刺于脸上的。

后来发展到后期,又多了刺额头,刺双臂,刺后背等方法,各有美名,曰为:开天眼、盖牌告、拔金印。

其中也很有说道,刺额头可蓄发遮盖,刺双臂及后背者还可以用纹身隐去,这三类对比刺面,算是罪重实轻的处罚。

净空和尚所犯罪名甚大,理应刺寸字於额头,但考虑到僧人的身份,改成刺左面,律令上属于宽宥,实际上反而不如刺额头,只能说算他倒霉。

刺字的工作,多由仵作兼任,这次也是如此。

仵作见人犯已经被控制住了,询问两位郎官是否可以行刑,得了许可后,提着箱匣,从式台回廊走了下来,转到净空和尚左侧。

辅助刺字的小侍正是板仓四郎右卫门,托举竹盘,跪在旁侧,仵作从箱匣中依次取出钢针、肋差、两张干布、油墨以及毛刷,依次俺摆放好,另有狱卒送上一碗清水和一盏油灯。

钢针和肋差皆是刺字之用,根据犯人罪名身份不同,所用的工具也各不同,钢针刺字还好,起码伤口不大,若是用肋差短刀来刻字,即便伤口痊愈,也是被毁容了。

行刑者若是一不小心手抖,或是故意使坏,半张脸都要被划烂。

划烂还不算完,还要在另外半张脸上重刻,过去不是没有发生过犯人双面都被割烂,但刺字仍未完成的事情。

作为应对,律令规定故意划烂犯人面目,破坏刺字者,斩指谢罪。

肋差短刀就变成在刺面时,割去犯人碍事头发的作用,只有穷凶极恶的大盗恶贼,或者得罪差人,又不肯花钱消灾的犯人才会被用肋差刻字。

净空和尚走运,今天是两位郎官亲自监刑,不不宜让场面太过血腥,他罪名虽重,这次也只是钢针刺字。

仵作先将一张干布用清水浸湿,帮他把左脸擦净,免得沾染污垢,影响手感判断,刺得不准,净空和尚没头发,倒是省了割发这个环节。

伸手捻起一根寸半长短的乌黑钢针,沾了沾清水,反手一抖将水珠甩落。

水从天降,落土归尘,这叫做两不相欠。意思是告知天地神佛,此回行刑并非私仇,而系公干,以求不受业报,甚至盼望代替朝廷,惩戒罪人能够积累功德。

水珠甩落后,将钢针放在油灯上仔细炙烤,既是做消毒之用,也是刺字时能够让伤口快速结痂,字迹清晰。

通常犯人为了让字迹不那么清楚,都是提前花钱买通行刑的仵作,省去这个流程,再央求将字刺的浅一些,混着鲜血涂墨,退堂后拿布一抹,字迹就能下去大半,天长日久,伤口一愈合,多半也就看不大出来了。

净空和尚没时间花钱运动,人家仵作又不欠他的,不紧不慢的将钢针烫的通红炙热,差役们从来都是讲究现打不赊,给了钱怎么都好说,没给钱也是怎么都好说。

一句话看吧!

净空和尚侧着眼睛,看着仵作拿着滚烫得钢针凑了过来,额头上豆大的汗珠不停滑落,口中呜咽声不止,神情惊恐万分,使劲全身的力气想要挣扎起身逃跑,左右两侧压着的狱卒嫌他抖得厉害,一人踩住一条大腿,向旁边的同伴招呼道:“再来两个人拿住了他,别让他乱抖,把字给刺坏了!”

他这副凄惨的模样,就连高师盛也不忍心去看,实未曾想到,刺字之刑竟然如此恐怖。

山内氏丰跟松上信宗两人,反观面色如常,都是见惯不惊的模样。

又有两名狱卒上前,一个搂住净空和尚的额头,另一个伸手捏住下巴,死死控制住,让他不能左右晃动,好方便仵作动手。

近前的狱卒太多,高师盛又离得远些,看不清到底如何施为,只闻见院中传来一股肉香,转眼在看,净空和尚身体猛的抽搐几下,便没了动静。

两位郎官,见得犯人昏死过去也没叫停,任由狱卒们继续动手。

行刑不可停,即便犯人受不住折磨当场暴毙,也要等刺完字才能抬下去收尸,这是规矩。

仵作一直把“刺配骏州安部牢城营”九个大字全部刺完,用干抹布抹去血迹,又取毛刷蘸着在伤口处用力涂抹,待油墨将字迹完全浸透后,再复用干布将多余的墨迹擦去,反复几次后,字迹清晰可见。

仵作自觉颇为满意,许久未曾与人开脸,手下虽然有些生疏,但胜在技艺精湛,做到了一气呵成。

满意的点了头,才回身向两位郎官禀告:“行刑以毕,请郎官验刑!”

“人犯如何?”刑录松上信宗问道。对犯人行刑归刑部管,如果犯人没熬过去行刑,直接暴毙当场,他还要写一份回文解释缘由,很是麻烦。

“启禀大人,刚才我以探过鼻息,人犯只是经受不住,昏死过去而已。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